最新消息

音响系统健康检查及培训

基督教伦理学 思源神学中心于2023年期间一共开办4个神学课程,在3月份已经完成第一课《 新约纵览》。5月份的两个周末,即分别在12至14和19至21日完成第二课《基督教伦 理学》,讲师是马来西亚神学院讲师张俊明牧师/博士。这次的课程一共有18位学员报名参加,其中11位修学分,另外7位则选择旁听。课程的时间安排在连续两个周末,既星期五晚上7点至10点;星期六下午2点至6点,7点至10点,及星期天下午2点至6点。其中星期六6点到7点的晚餐时段都是跟老师一起共餐交流。 《基督教伦理学》是一门开启基督信徒德性的学科。表面上看来,理解伦理学 并不难,但是要用理性与悟性来换位思考,就显得有些挑战了。上课期间的学员们很多时候都处于头脑 “打结” 的状态下,而老师的 “拆结”方式是以不断提出问题,再解释,再简化问题,再解释,直到学员们开始反问,反思后再论述。在课堂上,当有人开始论述或提问时,老师经常用正面鼓励的话回应,如: ”对啦, 没错”、“有点靠近了,很好的反思”、“很好的提问”、“没错,没错,就是这样,了解了吗?”、“对咯,对咯,就是这个意思”等。经几天下来的学习和绞尽脑汁去理解后,学员们按照组别选择课题,以基督教伦理作前提去探讨同性恋,离婚与再婚,堕胎,战争,死刑和安乐死课题,然后限期在一周内完成PPT,之后在第二周上课时在课堂上分享。每一组都有惊人的表现,但同样都要在提呈后面对其他学员们的”轰炸“ 。很多时候都令呈现者看似清晰的脑袋再次“打结”。课堂上你一句我三句的气氛虽然很紧张,但是彼此间的感情更进一步。最让学员们感动的是经过老师浅白,又更浅白的解释后更明白何谓伦理德行,大部分都需要在基督信仰群体里去教导,去影响人,展现神的爱,怜悯和拯救。 课程结束前,由主任彭宏国弟兄代表全体学员献上一张感恩卡片,里面写满了 每个学员对老师的祝福与感恩的话。最后,课程在全体学员为老师祝福祷告后正式结 束。
精选 教区乐龄团契2021年会员大会暨改选新届职员(思源报#207) 报导:林初进 曼绒教区乐龄团契在2021年12月8日(星期三)下午3时假格尼市三一堂召开教区乐龄团契2021年会员大会暨改选2022至2024年职员。因着疫情的影响,当天出席的会员,只有大约30人。 首先,是由曼绒教区乐龄团契主席林锦华弟兄带领大家做开始的祷告。接着,他带领大家敬拜与赞美,选唱的圣诗有“让赞美飞扬”及“祢的恩典”。 紧接着大会邀请教区长雷德瑞牧师勉励,他在勉励中提到疫情前与疫情后的区别,他认为在疫情期间,我们随时都需要上帝的看顾与保守。因为“若不是耶和华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劳力;若不是耶和华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诗篇127:1)。 过后,教区乐龄团契财政刘国升弟兄提呈财政报告,并由郭建财弟兄提议,林光光弟兄附议,众人无异议之下通过。 轮到教区乐龄团契主席报告时,林锦华弟兄提到担任两届主席,前两年一切都顺利。后两年因为疫情,处于休息状态。他也谢谢大家在这4年里互相配搭,把教区乐龄团契的事务做好。 林锦华弟兄报告之后,教区长雷德瑞牧师主持改选。为了配合年会乐龄团契的选举年,今年本团契改选后的任期将是1年或3年,结果大家通过3年的任期。 在郭建财弟兄提议及林光光弟兄的附议并没有其他提名之下,林锦华弟兄再次获选为新任主席。接着翁存孝弟兄提议副主席职位及其他职员都照旧。他的提议获得郭建财弟兄的附议,并在众人无异议之下通过。 下列是曼绒教区乐龄团契2022至2024年的职员表: 当然顾问 :雷德瑞牧师(曼绒教区长) 顾问 :候委 指导 :雷周隆捷牧师(由教区委任) 主席 :林锦华弟兄 副主席 :林光光弟兄 文书 :林初进弟兄 财政 :刘国升弟兄 宣教与布道 :郭建财弟兄 查账 :岳光霖弟兄 当然职员 :各牧区主席或各牧区委任之代表主席) 选举过后,林锦华弟兄再次带领大家唱诗“我的心你要称颂耶和华”。最后,大会在教区长雷德瑞牧师的祝福祷告后,圆满结束。 会后,大家移步到三一堂的食堂,享用三一堂为出席者预备的茶点。过后,大家才逐步回家。
精选 100天的成长——记以赛亚学校的日子(思源报#205) 文:陈佳莹 其实参加以赛亚事工培训学校并没有在我的计划内,但感谢神让我有机会参加。一开始我也不知道为何我会想参加,就凭着那个感动我就告诉我的导师。当时我想要恢复与神的关系, 因我离开教会也有一段日子了,希望可以透过以赛亚学校恢复我与神的关系,然后也希望自己的灵命可以成长。 以赛亚学校是三个月的培训课程,但因着MCO的关系,我们在4月份的开课没办法以实体进行,只好呆在家里上网课。到了5月,政府放松了SOP,但是要跨州去吉隆坡还是很麻烦的, 因还要处理一大堆的事情。我感恩在去以赛亚学校之前我学习了很多,学会独立,学会遇到突发事情时要怎么去处理。这次申请跨州信件,安排交通问题基本上都是由我自己去解决,自己去警察局,这对我来说是一个蛮大的挑战,因为平常都是父母亲帮我解决好的。 开始来到吉隆坡卫理大厦参加实体上课时, 我发现很多参加者都是自己出钱或者教会津贴一点费用,然而我的教会却是全额津贴我去参加。我真的很感谢宣道堂,廖克民牧师,少契导师与教会执事,因为他们的全力支持,让我有机会去学习参与, 让我能够成长。起初我们的手机被主办当局没收两个星期,那时候我在想,没有手机我要怎么活呢? 对现今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手机基本上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了。转眼间两个星期终于过去了,我也还活着,其实没有手机反而比较轻松。由于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家庭,接受不一样的文化,不一样的习惯,我们很容易产生纠纷与摩擦的。我的个性比较冲,我也跟我的朋友吵了一架。不过还好我们两个都愿意和好,和睦相处,也在慢慢磨合中,多一个朋友少一个敌人了。在这段日子里, 我学习到如何与人相处,原来与人相处也是需要智慧的。在吉隆坡以赛亚学校里, 我经历了很多,有特别想家的时候,也有特别累的时候,有欢笑, 也有泪水,但是我相信神把我们放在这里不是偶然的,而我们是被神所拣选的。希望回到日常生活后, 我还是不忘初衷,继续跟随主。 由于疫情逐渐严峻, 在EMCO下原本我们是需要回家的, 但是我们都坚持要留在卫理大厦。黄迪华会督和郭进明牧师都很尊重我们,让我们留下来了,当然我们都有遵守SOP。可是相处的日子总是很短暂,突然间由EMCO又进入FMCO后我们不得不被迫分开,回到各自的家中上网课。我还记得要回家这个消息来得太突然了,就是第二天必须回家。当晚我们就举办了一个献心会,大家都格外珍惜,那时候的我们哭得半死,难舍难分,感觉上就像这次错过了以后很难再有机会见面了。毕竟我们是来自不同的地方,各忙各的,加上疫情,想见面都难了。 在家里上网课期间,我们也参与了El-Shaddai Digital Mission, 就是数码宣教。它给我最大的挑战就是需要讲英文和马来文, 而我的英文和马来文都是半桶水,因为我平常很少讲英文和马来文。不过还是感谢神,在关键的时候没有掉链子。这个宣教体验就是跟一些难民一起玩游戏,然后向他们传福音。我们准备了一系列的游戏,故事之类, 而我是负责玩游戏的,我的游戏是忍笑大挑战 。当我看到他们笑得很开心的时候,其实我也很感动也很开心,就是那种发自内心的开心。然后我也听了他们的经历和遭遇,才发现很多时候我还在埋怨一些事情,真的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最后在筹备毕业礼的时候对我来说也是很挑战,因为每一个人身体都很疲惫,每天晚上除了要讨论毕业礼的事项外,还要参加祷告会。在参加以赛亚学校后, 我最大的收获应该就是友情和神的恩典。我很感谢神在我最难过的时候派了那一帮小天使给我,我也感谢神告诉了我新的方向,我只相信靠着神凡事都能。遗憾的是毕业礼我们并无法在实体上进行,而只能在ZOOM线上进行。当我们穿上白色衬衫,手拿着毕业证书的时候,我们就要回到各自的生活中继续努力成为别人的祝福了。在20/6/2021我们终于从以赛亚学校毕业了。虽然以赛亚学校实体上课只有短短一个月时间,但它已成为我生命中最美丽的回忆。
因基督被传开而欢喜(思源报#223)为基督受苦而使福音兴旺 希望还在(思源报#208)耶稣之名在希伯来文的意思是“神是拯救” 马太直接说明是“救人脱离罪恶”,更是预言中的“以马内利”——带来神的同在所以,新的一年,一起凭信心宣告“耶稣在,希望还在”。 三一堂邀你共赴“平安夜崇拜”精选 三一堂邀你共赴“平安夜崇拜” “平安夜崇拜”。格尼市卫理公会三一堂订本周五(24日)晚上八时正举行平安夜崇拜,欢迎各界人士踊跃参加,当晚有圣诞报佳音、圣诞歌咏、真平安信息、忏悔祈祷、感恩祈祷、祈福祈祷、宵夜等节目。此外,该教堂外已做好圣诞节美丽布置,即日起每晚七时至十时开放参观拍照,入场免费。 照片中人,右起:林爱良、林光光、雷周隆捷牧师、王妙琴、伍双妹。 情 怀 垦 场 再 现 晴天(思源报#206)坚守传承着实不是一件易事,还盼你我共同努力,让前人的历史延绵流传,让后人还有缅怀的空间。 预备好面对末世的险境(思源报#206)基督徒预备好面对末世的险境了吗? 认识独一无二的创造主(思源报#206)『以人最基本的逻辑也不能否认,万物的源头乃是自有永有的创造主。唯独他才是配得人类崇拜的真神。』 100天的成长——记以赛亚学校的日子(思源报#205)精选 100天的成长——记以赛亚学校的日子(思源报#205) 文:陈佳莹 其实参加以赛亚事工培训学校并没有在我的计划内,但感谢神让我有机会参加。一开始我也不知道为何我会想参加,就凭着那个感动我就告诉我的导师。当时我想要恢复与神的关系, 因我离开教会也有一段日子了,希望可以透过以赛亚学校恢复我与神的关系,然后也希望自己的灵命可以成长。 以赛亚学校是三个月的培训课程,但因着MCO的关系,我们在4月份的开课没办法以实体进行,只好呆在家里上网课。到了5月,政府放松了SOP,但是要跨州去吉隆坡还是很麻烦的, 因还要处理一大堆的事情。我感恩在去以赛亚学校之前我学习了很多,学会独立,学会遇到突发事情时要怎么去处理。这次申请跨州信件,安排交通问题基本上都是由我自己去解决,自己去警察局,这对我来说是一个蛮大的挑战,因为平常都是父母亲帮我解决好的。 开始来到吉隆坡卫理大厦参加实体上课时, 我发现很多参加者都是自己出钱或者教会津贴一点费用,然而我的教会却是全额津贴我去参加。我真的很感谢宣道堂,廖克民牧师,少契导师与教会执事,因为他们的全力支持,让我有机会去学习参与, 让我能够成长。起初我们的手机被主办当局没收两个星期,那时候我在想,没有手机我要怎么活呢? 对现今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手机基本上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了。转眼间两个星期终于过去了,我也还活着,其实没有手机反而比较轻松。由于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家庭,接受不一样的文化,不一样的习惯,我们很容易产生纠纷与摩擦的。我的个性比较冲,我也跟我的朋友吵了一架。不过还好我们两个都愿意和好,和睦相处,也在慢慢磨合中,多一个朋友少一个敌人了。在这段日子里, 我学习到如何与人相处,原来与人相处也是需要智慧的。在吉隆坡以赛亚学校里, 我经历了很多,有特别想家的时候,也有特别累的时候,有欢笑, 也有泪水,但是我相信神把我们放在这里不是偶然的,而我们是被神所拣选的。希望回到日常生活后, 我还是不忘初衷,继续跟随主。 由于疫情逐渐严峻, 在EMCO下原本我们是需要回家的, 但是我们都坚持要留在卫理大厦。黄迪华会督和郭进明牧师都很尊重我们,让我们留下来了,当然我们都有遵守SOP。可是相处的日子总是很短暂,突然间由EMCO又进入FMCO后我们不得不被迫分开,回到各自的家中上网课。我还记得要回家这个消息来得太突然了,就是第二天必须回家。当晚我们就举办了一个献心会,大家都格外珍惜,那时候的我们哭得半死,难舍难分,感觉上就像这次错过了以后很难再有机会见面了。毕竟我们是来自不同的地方,各忙各的,加上疫情,想见面都难了。 在家里上网课期间,我们也参与了El-Shaddai Digital Mission, 就是数码宣教。它给我最大的挑战就是需要讲英文和马来文, 而我的英文和马来文都是半桶水,因为我平常很少讲英文和马来文。不过还是感谢神,在关键的时候没有掉链子。这个宣教体验就是跟一些难民一起玩游戏,然后向他们传福音。我们准备了一系列的游戏,故事之类, 而我是负责玩游戏的,我的游戏是忍笑大挑战 。当我看到他们笑得很开心的时候,其实我也很感动也很开心,就是那种发自内心的开心。然后我也听了他们的经历和遭遇,才发现很多时候我还在埋怨一些事情,真的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最后在筹备毕业礼的时候对我来说也是很挑战,因为每一个人身体都很疲惫,每天晚上除了要讨论毕业礼的事项外,还要参加祷告会。在参加以赛亚学校后, 我最大的收获应该就是友情和神的恩典。我很感谢神在我最难过的时候派了那一帮小天使给我,我也感谢神告诉了我新的方向,我只相信靠着神凡事都能。遗憾的是毕业礼我们并无法在实体上进行,而只能在ZOOM线上进行。当我们穿上白色衬衫,手拿着毕业证书的时候,我们就要回到各自的生活中继续努力成为别人的祝福了。在20/6/2021我们终于从以赛亚学校毕业了。虽然以赛亚学校实体上课只有短短一个月时间,但它已成为我生命中最美丽的回忆。 神公义审判的日子(思源报#205)忽略神公义的一面,导致虽然信了主仍然放纵情欲继续活在罪中之乐。以致,最后神公义的审判临到! 後疫情: 牧者们,辛苦了!(思源报#205)疫情,教会变化太多。从有墙的教会变成无墙教会,从实体聚会变线上聚会,从多人变少人,从热闹中的主日崇拜变静悄悄的崇拜,从对人讲道变成对录影机讲道。试问… 后疫情,教会何去何从? 后疫情牧者不易为! 后疫情牧者挑战大! 有温度的人(思源报#204)温度,是需要操练出来的,尤其现在人人口罩挂面,脸部表情和声音判别不易,再来无形的社交距离日益加增,温度更加需要特意地培养和营造的。 相顾·爱心·行善(思源报#204)除了新冠肺炎每日确诊人数居高不下,据统计马来西亚自杀人数也在急剧上升中。面对四面八方所袭来的莫名的压力与痛苦,往往有自杀意念者所考虑的不是生与死的挣扎,乃是延续痛苦或了结的抉择。 实兆远福清洋育英华小两位副校长齐齐退休掌管行政事务的彭丽香副校长和掌管学生事务的黄玉财副校长在大会主席邱立圆校长策划下举行荣休仪式,告别杏坛….
燊动·实兆远预告燊动·实兆远,与你相约! 光饼舞劳动技能性民间舞蹈 何为Kampung Koh?Kampung Koh的Koh是什么? 福州美食:面线丝细如发的面线…… 当孩子走入博物馆……当小孩们走出博物馆有何感想? 知识探秘·兄弟同行博物馆探秘兄弟同行 我们来过·实兆远垦场博物馆我们来过·实兆远垦场博物馆 假期人潮汹涌假期人潮汹涌 浸猪笼!四十年前的回忆,述说着什么故事呢? 奇趣博物之旅假期无所事事?那就来博物馆吧! 热知识?冷知识?尽在我的成长之旅!参加“我的成长之旅”,热知识、冷知识,全都要GET! 博物馆的一周 029上周入馆参观总人数:209人 博物馆的一周 027上周入馆参观总人数:207人 博物馆的一周 025上周入馆参观总人数:178人 博物馆的一周 023上周入馆参观总人数:151人 博物馆的一周 021上周入馆参观总人数:235人 博物馆的一周 019上周入馆参观总人数:522人 博物馆的一周 016上周入馆参观总人数:149人 博物馆的一周 014上周入馆参观总人数:141人 博物馆的一周 012上周入馆参观总人数:329人 博物馆的一周 010上周入馆参观总人数:298人 博物馆的一周 008上周入馆参观总人数:169人 博物馆的一周 006上周入馆参观总人数:152人 博物馆的一周 004上周入馆参观总人数:561人 博物馆的一周 002上周入馆参观总人数:90人 美门咖啡品牌由残障人士手工研磨而成的咖啡 博物馆的一天 01自行车之旅中的“疯狂”游客 来自另一个小福州的访客来自另一个小福州的访客们 博物馆里的一位访客博物馆今日唯一的访客 来到实兆远必打卡景点在这炎热的天气及加上疫情的缘故,大家都想着呆在家最好不要出门。 两天迎接超过80位在这圣诞佳节期间(25&26/12),实兆远垦场博物馆迎接了超过80位游客前来参观。 博物馆开始有热潮实兆远垦场博物馆将开始出现人潮 新山中华公会员工旅游了解实兆远历史,传承文化祝福下一代 远方朋友闻名而来一个让您更了解实兆远历史的博物馆
吾爱吾“家”今早打开电邮Email收到税务局LHDN寄来信函,其中有一项清楚说明什么有得扣税,什么没得扣。 已婚>单身?自从笔者开始步入成年,身边话题离不开谈婚论嫁。无论是主流的华人社会,亦或者信仰圈子内,总采纳一种结婚大于单身的论调。 欣喜不断现代人常埋怨说,日常生活重复与烦闷,已经没有欣喜可言。这是切身问题,特别对於面对中年危机者,还有出路吗? 彼此服侍为自己洗脚不自觉肮脏;为别人洗脚能下得了手吗?脚是身体最肮脏的部位,我们的脚每时每刻踩在地上沾满灰尘和细菌。若我们没有照顾好脚的卫生,就会引起皮肤病,所以照顾脚的卫生不可忽视。 末后的大蒙蔽所谓的大蒙蔽就是大部分的人都蒙在鼓里;包括热心的基督徒。求主帮助我们如何谨慎自守,免得入了迷惑被恶者所利用。 众志成城3月30日,在没有预约的情况下,一辆巴士载着来自雪兰莪州IIUM大学的学生前来参观博物馆…… 出一份力2月10日,星洲日报刊登一篇由本地专栏作者丁杰隆所撰写的垦场博物馆的介绍文章。。。。。。。。。。。。 我被隔离了2021年5月11日,在一次的关爱行动中,我和三位义工代表曼绒新希望关怀机构将援助金交给一户受惠家庭。。。。。。。。。。。 孤单不再孤独在社交网络越来越普及的年代,不晓得你是否曾经感叹,从小到大身边出现许多朋友。。。。。。。。。。。 愿社会读懂残障人的心行动不便的残障朋友要融入社会,要走出去,似乎是无比艰难。。。。。。。。。。。 连结2021年2月4日,国家安全理事会公布了农历新年标准作业程序(SOP)。。。。。。。。。 浅谈曼绒卫理幼儿园自古以来,教育被视为是改变民族及个人生命的不二法门,更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必要条件。。。。。。。。 疫情之下的“减”和“加”我们希望疫情病例减少,真实情况却是增加。每天三位数或四位数的新冠肺炎病毒的确诊人数,反映我国的疫情还没有稳定下来。。。。。。 喜见200当笔者喜见《思源报》出版第200期,一边欢喜该报刊能走过18年纸版阅读的岁月,另一边却惆怅满怀迎向后疫情数码媒体的挑战……. 说谎话上不了天堂?!今天我们思考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说谎话会上天堂吗?…… 再思新冠疫情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许多人的计划,包括原定三月份出版的文善…… 传承历史使命《实兆远垦场博物馆》自2018年9月8日增建新馆大楼开幕并向外开放后,过去两年已吸引上万的……
书名:旷野的呐喊 II 加强了一种“预备好土”的精神,尤其在人文关怀、慈惠关怀和灵命关怀层面如何为主不放弃的松土、浇灌和耕耘的精神。即使殷勤和努力的松土、撒种和耕耘,可能在短时间内仍看不到结果或收成。 作者: 廖克民 出版 : 曼绒华人基督徒文化协会 年份 :2016年8月 《了解更多》 书名:探讨卫理华人教会与华社关系 从宣教历史角度来说,华人卫理公会在国家独立之前与华社保持密切关系,透过教育、医疗服务和地缘组织维持关系。从微观角度剖析华人卫理公会早期如何与华社建立密切关系,得到宏观发展和应用,大马整体华人教会能齐心思索赢得华社这片福音禾场。 作者: 廖克民 出版 : 曼绒华人基督徒文化协会 年份 :2010年4月 《了解更多》 书名:彳亍三人 “彳亍三人”乃是《思源报》其中最早开设的一个专栏,主要从三个从事不同领域工作的弟兄姐妹组成,从这几位不同工作和关怀的经验中分享他们的心得,让读者可以在一书报读多向度的思考内容。 作者: 王涛等著 出版 : 曼绒华人基督徒文化协会 年份 :2012年10月 《了解更多》 书名:静忆万语 2 以质朴、诚恳的笔触记录身边的人、事、物。字里行间,幽默风趣,一些简单的人生真理叙述得来又不落俗,读起来也能不时会心一笑。   作者: 万富奇 出版 : 曼绒华人基督徒文化协会 年份 :2011年10月 《了解更多》 书名:讲道与应用 本论文将会建议一些可以帮助和提升讲道中“应用”的操练和更新,并且加上讲道者锲而不舍的忠于所托,忠心传讲上帝的道和应用上帝的道,相信听道者的生命会得到更新,进而达至讲道最终哦目的————生命的改变。 作者: 万富奇 出版 : 曼绒华人基督徒文化协会 年份 :2020年7月 《了解更多》 书名:牧师楼与社区领导 本论文乃通过华人基督徒移民甘文阁的史迹,探讨1903-1940年华人卫理公会在实兆远社区发展的历史,在一个异乡的历史处境中,如何经过其社区领导的权力变迁。从宣教历史的角度,构建卫理公会在实兆远华人社群中领导的权力。 [...]
曼绒华人基督徒文化协会及《思源报》于10月21日(星期六)庆祝创立15周年。当天有系列庆典活动正在宣道堂进行,其中包括儿童填色比赛、思源书展以及文宣讲座。 在思源书展方面,共有十间书局前来参展,为读者和弟兄姐妹带来了许多特价书籍、绘本,以及礼品,吸引弟兄姐妹选购。此外,大会也邀请了砂拉越卫理报总干事黄孟礼弟兄前来主讲两堂文宣讲座,共有超过50位弟兄姐妹出席参加。黄孟礼弟兄透过两堂的讲座与弟兄姐妹分享“福州垦场的初期与现在的文宣工作”以及“从福州垦场的研究文献了解福州人的信仰状况”。 感恩晚宴是华协与《思源报》十五周年庆典的压轴,同时也是高潮,该晚宴于晚上7时正在清福堂大礼堂举行,共设宴47席。整个晚宴的仪式虽然简单,但是却富有意义。十五周年筹委会主席雷德瑞牧师在致词时表示,文字工作是冷门的事工,因为不是很多信徒对这事工有负担,因此要感谢上帝的带领与保守,让华协与思源报能走过这15个年头。身为华协与《思源报》总编辑的廖克民教区长也在晚宴中分享创办华协以及《思源报》的“辛路历程”,尤其是创立初期经费不足,唯有靠着上帝的恩典以及一班忠心事奉的弟兄姐妹,尤其是第一位的执行编辑吴启婷姐妹,才能坚持下去。至今,华协不但继续每个月出版《思源报》,这15年来也先后出版了16本书。 在感恩晚宴上,大会也举行切蛋糕仪式以及颁发纪念品给过去在华协与《思源报》的事工上忠心事奉的弟兄姐妹,以感谢他们的付出与辛劳。另外,大会也邀请了宣道堂主日学,宣道堂青少年团,周月萍姐妹的团队以及Valentía Band在晚宴上分别呈现舞蹈以及乌克里里演奏,让晚宴的节目更显丰富。盼望藉着华协与《思源报》十五周年的庆典,再次唤醒教会弟兄姐妹对文字事工与文化使命的关注,也祈求上主在曼绒教区兴起更多愿意在文字事工上有负担的精兵。 (报导:林志强) 15周年纪念晚宴相册(21.10.2017)
思源报 思源报历史 何时是最初构思创办《思源报》呢?回顾历史,当廖克民牧师在宣道堂出版《饮水思源》会讯第六期,亦是出版三年的时间时,开始构思出版一份属于曼绒卫理公会的机关报。在2001年五月,廖克民牧师提出简单的《思源报》雏形理念,其理念有三如下: 教区教会之天下:让弟兄姐妹有“共处一室”之感。不同教会有不同计划与动态,若能透“报”登出;让各教会彼此联系,并有互动之感。 第二,社区址动态:把本区各种新闻要事等给予适当报道;洞察本区一些“社会病”,并加以分析,使之赋有“先知性”的报道。 福州人的文化使命:无论你喜欢不喜欢,生长在实兆远的人与福州人或基督徒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此地生长的福州人更加肩负“懂史”、“挖史”与“展史”之精神。我们需要更多历史感的人出现,尤其基督徒把文化(历史)当作使命,引导人回到这位施恩及创始成终的上帝面前。 综观以上雏形理念,《思源报》的出版不仅仅是作为活动新闻报道媒介,更加扮演催生推动文化使命者出现的角色,指导社区成为“思源神恩”的人。 为了有更扎实内容和寻找编辑同工,《思源报》经过一年半的筹备,正式于2002年10月出版创刊号。 《思源报》的使命是“以文字走入社区,以福音影响人”,而其目标则是“牵起教会与教会、教会与社区的桥梁”。鉴于此,为了能落实使命和体现目标,《思源报》使用了务实的策略,期待牵动社区人士的共鸣与支持。除此之外,《思源报》在报道教会的活动要闻之际,亦报道曼绒各华团的活动消息。这样报道的原则策略除了不失教会报道的内容,亦能吸引社区人士阅读有关报刊。 《思源报》已走过十九年的岁月,今出版第193期,它仍是处于幼芽阶段的发展,需要更多的鼓励和支持,更期待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和专职同工加入,深信将来会有更美好的进展。然而,目前阶段若能继续扮演“留史”角色,其实,它已达致起初创办的基本目的。 目标:牵起教会与教会,教会与社会的桥梁 使命:以文字走入社区,以福音影响人心 资讯出版事工《思源报》 主编:刘凤艺 编辑:江香花 教区记者:候委 多媒体助理:董仕凯 封面:刘凤艺 封面文字:刘凤艺 审稿校对:王文忠 思源记者:各堂会委任 huarenjianjie理事名单 顾问:廖克民会长、林志强教区长 会长:雷德瑞教区长 文书:陈福源牧师 财政:余新恩弟兄 文艺组:刘凤艺姐妹 传媒组:董仕凯弟兄 文字组:余丽蓉牧师 学术组:陈福源牧师 委员:陈凯弟兄,张翠华姐妹 《思源报》
关于 曼绒华人基督徒文化协会(简称 华协)于二零零二年五月创立。设立的宗旨:“肩负文化使命、激发人文关怀、织成福音预工”;其使命则是“注重文化历史研究,努力开拓文史领域宣道,将基督教价值融入社区”。 成立背景 2001年3月中旬应诗巫福州垦场百周年纪念筹委会之邀,廖克民牧师首次踏上新福州,此趟旅程可被称为“文化之旅”。在拜访过程中,了解到诗巫卫理公会在文化使命工作上的付出,再加上目睹当地华团在文化工作上亦不落人后。在那次参观拜访之后,廖牧师对实兆远的文化使命有了深一层的提升,回到实兆远随即写了一篇回应文章:《文化沙漠~是危机,抑或转机?》(参阅:甘文阁宣道堂《思源会讯》第六期,页4-6)。此篇文章尤如一份文化使命的计划蓝图,而最初落实的文化事业,就是2002年5月,廖牧师创办了 《曼绒华人基督徒文化协会》(简称为华协)。创立的宗旨乃是“肩负文化使命,激发人文关怀,组织成福音事工”;其使命则是“注重文化历史研究,努力开拓文化领域宣道,将基督教价值观融入社区”。目前,华协乃以每月出版《思源报》作为文宣事工。 目标 牵起教会与教会,教会与社会的桥梁。 使命 以文字走入社区,以福音影响人心。 2023理事名单 顾问 :廖克民会督 会长:雷德瑞教区长 文书:郑子超传道 财政:余新恩弟兄 文艺组:刘凤艺姐妹 传媒组:董仕凯弟兄 文字组:余丽蓉牧师 学术组:陈福源传道 委员:张翠华姐妹、陈 凯弟兄、陈明文牧师
申请程序 将有关的申请表格填妥,然后连同每个单元申请RM20,学业文凭及牧者举荐信寄至: Siyuan Theologocal Centre(STC) Lot 7655, Jalan Lin Chen Mei, Kampung Koh, 32000 Sitiawan, Perak. 所呈上的毕业文凭复印本必须经过受承认的单位核准。若有需要,请出示文凭正本作为检验。申请被批准后,学生将受到录取信。 每单元的报名手续 在录取后,学员必须以规定的表格报名所要参加的单元,报名表格可从神学中心办事处索取或在思源神学中心网址填写。 每期课程简介发出后,即接受报名,于开课前一个星期截止报名。参加者在填妥报名表格后,可以下列方式报名:I)将报名表格,划线支票/汇款单据邮寄至本中心,支票抬头请写:cultural charity association。II)将报名表格及费用交到本中心办事处 截止日期后报名的学员,需另缴交手续费RM20 学员在同一段时期内最多只能注册9个学分,这包括了未能完成的单元 课程期限 根据个人进展的速度,可以在三至四年内完成“基督教事工证书”。五至八年内完成“基督教事工文凭” 个人导读 在中心主任或相关导师批准后,学员可以个人或小组导读方式修课 学员需完成中心指定的作业或考试 中心只允许学员以导读方式修读不超过6个学分的课程 学费 课程收费以每科目/单元RM200计算。旁听生则需缴交学费的50% 出席要求 修读学分者不可无故缺席超过上课次数之20%,否则该科目将被视为【不及格】。学生必须告知讲师有关缺席的理由;申请病假的学生必须提供医生批示的病假单 学分转移 1 从其他学员或训练中心转移学分: @若学员曾在其他地方修读相关课程,可向本中心提出申请,予以承认有关学分。唯不可察路过学分的40% @中心将按个别情况处理有关申请 @中心可要求学员完成书籍阅读或作业,才予以承认学分 2. 从本中心转进马来西亚神学院(STM) @拥有“基督教事工证书”或“基督教事工文凭”者,可申请转移2/3的总学分以修读马来西亚神学院本部的课程 @拥有“基督教事工证书”或“基督教事工文凭”者,可申请就读马拉西亚神学院延伸制课程“基督教事工学士”(BCM)
灵命关怀 信徒需要拥有生命力,在人群中活出影响力,因此,教会需要建立生命品牌,好让信徒能够在教会中,在社区里,以扶持、关怀、传承的行动能力去改变人的生命。文善传播期待透过系列结合属灵生命与实践能力平衡发展的“文善课程”让教会蒙福,透过不同教会平台,给予培训教导,传递异象与建立生命,塑造健康教会应有的生命品牌,也让行善成为教会的生活文化。此外,透过思源神学中心提供的神学培训课程,帮助教会塑造一群有生命力的信徒走入社区,改变社区。 简介 思源神学中心(STC) 为何需要? 众所周知,每年走上全时间事奉者,可谓占了教会事奉者最低巴仙率,也是今日教会最弱的一环。然而,没有受呼召进入神学院就等于今日信徒不需要神学教育吗?此虽是另一个问题,但对今日教会神学普及化却是个重要的提问。其实,神学是对神深入认识的学问,故此,自从成为神的儿女,我们就应该开始探索并认识我们的神,人生才不至于走迷了路。所以,神学教育是每个基督徒必须完成的课程,只是应该完成至哪个阶段或程度,那又另当别论。 另外,近年来许多教会都聘请办公室同工,甚至干事,而这些同工多数是中学或大专一毕业就投入事奉,可以说他们是没有神学教育基础,以致对教会观、事奉观、宣教观、基督教教育观等是一知半解,在推动教会事工上较难“大展身手”,此乃教会的损失。 于是,本着“教会就是一间神学院,信徒就是一位神学生”的理念,思源神学中心(简称“思神”)于2004年7月5日正式创立。 经过数年的经营,终于在2007年得到马来西亚神学院(STM)的认可,接纳为神学伙伴,并成为鉴定学术及颁发文凭单位。 理念 ·教会就是一间神学院 ·信徒就是一位神学生 目标 ·神学普及化 ·信仰生活化 ·培育教会同工 ·训练教会事奉者 xiyuanjianjie神学理事名单 主席兼主任:彭宏国弟兄 文书:余丽蓉传道 财政:王伟彬弟兄 行政助理:江香花姐妹 委员:黄文毅弟兄、陈福源牧师
辅导服务 目的 给予社区有需要的家庭或市民在心理和心灵层面的基本辅导 目标 通过辅导更全面认识自己、建立自信和获得积极情感体验 爱在家·频道-辅导服务 于2010年4月4日4点举行推介仪式,为广大的曼绒县居民提供辅导服务。《爱在家频道》的使命宣言为“本着服务精神,不分宗教种族,与这一代家庭并肩迈进。促进美满婚姻,建立幸福家庭,享受信望爱丰盛生命。” 《爱在家.频道》采用全方位或一站式家庭辅导配套方式为社区家庭提供服务,所以辅导范畴 儿童及青少年辅导 婚姻辅导 家庭暴力辅导亲子关系辅导 婆媳问题辅导 性向辅导 功课考试压力辅导 感情问题辅导 情绪管理等 爱在家·频道-使命宣言 本着服务精神,不分宗教种族,与这一代家庭并肩迈进。促进美满婚姻,建立幸福家庭,享受信望爱丰盛生命。 爱在家·频道-服侍目标 通过关心,给予好正面解决方法,并协助对象经过辅导改变对人生看法与积极面对未来、 协助受辅导者走出心灵阴霾 happy_family 我们主要 采用两个策略,即电话辅导与面谈辅导,加上多方式的活动配合,期待为社区家庭找回家庭温暖和喜乐。   爱在家·频道-电话辅导服务 透过电话提供的情绪疏导,消除求助者之尴尬,与他们一起度过艰难时刻。我们有专人接听热线,提供及时辅导,对象不拘.   《爱在家.频道》辅导时间 电话辅导: 一至五 09:00 am - 05:00 pm(辅导专线 011-33773093) Tel / Fax: 05-6926612(彭宏国)
慈惠关怀 爱心不能只是纸上谈兵,需要实际行动。文善传播鼓励教会学习耶稣的榜样,走进社区,在人群中活出爱的生命,用实际的行动体现信仰内涵,不分种族与信仰的去关心那些贫困、单亲、孤单、病痛者的需要,可以透过辅导服务、物资援助、病患关怀、社区环保及不同的关爱活动等,在社区中作盐作光。   目前曼绒新希望关怀机构在这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成为关爱的推手,推动慈惠工作,与不同区域的教会配搭,成为教会与社区的桥梁。 简介 曼绒新希望关怀机构 曼绒新希望关怀机构的创始与2007年4月1日曼绒嘉年华之“资彩人生社区服务节庆”脱不了关系。“资彩人生社区服务节庆”是教会重拾社区关怀重要的转捩点,秉着“爱人如己”的精神而“走入人群中”。曼绒基督徒是时候起来站在人群中“做盐做光”,当人们亲睹基督徒走在人群中带出盼望的信息、露出喜乐的笑容、作出强而有力的牺牲生命等,真个社区将高高举起基督十架,神的荣耀必然彰显在其中。   但一切的期待不能纸上谈兵,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因此打铁趁热,经过一场炙热的“资彩人生社区服务节庆”之嘉年华会,廖克民牧师在宣道堂回应教会十年计划口号“人人需要爱”,于2007年7月21至22日主办了“第一届社会关怀讲习会”,由全人关怀团队协办。讲习会的主题:“大马华人教会走入人群的契机”,由黄锦光牧师主讲;此外,也有五个社区关怀专题成为讲习会的工作坊培训。此届讲习会加深了曼绒教区信徒对社会关怀的负担和使命,并提升“走进人群中”的意思,开始构思『曼绒新希望关怀机构』的模式雏形,以一个有机制性关怀机构体现关爱生命,并且给予四周围弱势和有需要群体有更美好的生活。另外,为了让社区的信赖,创办人廖克民牧师更以“与你共创美好将来!”作为承担社区的责任和一个行动的口号宣言。   其次,于2007年初旬,教会正式向政府社团注册局(ROS)申请。经过披荆斩棘的一段申请的时间,终于在2008年1月下旬,成功得到向政府注册有关机构的准证。在申请获批准后,正式成立筹备组织。于2008年6月23日,曼绒新希望关怀机构正式投入社区服务,并取得社区共识。   机构的设立,主要有两个因素:第一、以关怀慈善作为传福音重要的策略。第二、以一个机制性的机构来扶助教会赢得社区的关怀。并且透过“机构伙伴”合作模式,让凡怀有共同目标而又愿意献出时间、精力、热忱、才干和金钱,以促进社区关爱精神的教会、团体、商家和各别人士成为伙伴。目前“机构伙伴”包括曼绒教区各堂会、私人公司甚至个人等。而义工组织方面,至今有六十多人依然参与当中。盼望今天依然有更多的热心人士和志愿者能够继续加入义工组织或机构伙伴行列,使机构拥有一个强大的阵容,迈入社区服务,为“爱”松土;并且以“行动宣言” ——“与你共创美好将来”信守,以口号——“第一时间站出来”来落实社区关爱行动与精神。   本机构的宗旨有三,即: 不分宗教与种族,协助社区各阶层有需要的家庭。 组织不同年龄男女义工,应对随时紧急援助。 培育助人精神以实践关怀贫穷家庭,无论在物质或精神上的支持。   本机构设立了主要的五大服务,即:贫穷救济、单亲家庭、辅导服务、长期病患关怀、救援行动。此外,2010年曼绒新希望关怀机构设立了二手商店,以及资源回收物品分类总部,主要目的乃用以作为机构运作以及救援的资金。   除此之外,我们也办了一些公众活动,比如:常年大会、庆佳节、设立选民登记处、协助申请一马援助金、协办免费中医义诊、讲座会/培训课程、二手货品大促销、拜访本机构等。   为了更上一层楼的推广社区关爱,曼绒新希望关怀机构于2012年开始商讨计划购买两栋三层楼的新会所的事宜,并于2012年4月27日召开购置新会所特别会议,理事和义工表决通过,决议购置新会所。隔年2013年6月23日举办曼绒新希望关怀机构5周年纪念暨购置新会所慈善晚会,同年11月5日正式开幕暨奉献礼。这一切的成就,全靠社区热心人士鼎力的支持,才能顺利购置永久性的会所。这也正是向本区域有需要的家庭表达了本机构对他们服侍的心愿和委身。但愿接曼绒新希望关怀机构继续展翅高飞,让更多在物资上贫穷的群体,或在心灵和精神上 “贫穷” 的家庭得以更新、得着富足与盼望,以及能够经历人生仍有希望和梦想!
《垦场博物馆》推出的文化旅游有三个配套,分别为观光之旅、遗址之旅和知性之旅。除了参观博物馆和宣道堂内的古迹与文物为必要之行程。观光之旅以介绍曼绒县内主要名胜为重点。遗址之旅则行走在已荒废之古迹及先贤之墓园,缅怀旧情为卖点。而知性之旅包含有文化行善的课程,教导如何以行动来参与行善,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基督徒。   宗旨与目的:成立目的是希望透过教会遗址之游览,让更多的人体验实兆远的历史与背景 wenhuazhilv配套一:观光之旅 参观实兆远垦场博物馆 参观教会地史(垦场纪念碑、旧圣殿、古井、林称美花园、林称美墓园) 海滨 Marina Island 人工岛 选购海产品 面线制作厂 甘文阁辣椒厂 福州光饼店 ***午餐/住宿可另外安排 ***包括博物馆入馆奉献 ***景点可伸缩性调整 配套二:遗址之旅 福州垦民登陆处 闽南区教会遗址 林称美牧师墓园 方鲍参牧师墓园 选购海产品 新甘光风光小镇 实兆远垦场博物馆 文化遗产导览 ***午餐/住宿可另外安排 ***包括博物馆入馆奉献 ***景点可伸缩性调整 配套三(A):知性之旅 (2天1夜) 第一天(在实兆远垦场博物馆和宣道堂) 参观博物馆 实兆远垦殖史 参观教会地史(垦场纪念碑,圣殿,水井,林称美花园,林称美牧师墓园) 文化遗产导览 第二天(文化遗址) 登陆处 闽南区 林称美牧师墓园 方鲍参牧师墓园 面线 光饼 辣椒厂 海产   ***午餐/住宿可另外安排  ***包括博物馆入馆奉献 ***景点可伸缩性调整 配套三(B):知性之旅 (3天2夜) 第一天(在实兆远垦场博物馆和宣道堂) 参观博物馆 文善课程 (5-8小时) [...]
人文关怀 要将不好文化转化成优良文化,需要改变人们对人文的关怀。文善传播提出美好的人文活动,包括:艺术展、歌舞剧、历史研讨会、文化寻根之旅等,提升人们对人文的关注。 同时也透过教会主办教会文化活动,如:复活节、圣诞节、信仰与文化交流会等,拉近教会与华社的距离,并且鼓励信徒进入华团和华校,参与并推动社区人文的更新。在这方面,曼绒华人基督徒文化协会和实兆远垦场博物馆扮演领导与推动的角色。   关于我们 实兆远垦场博物馆 霹雳实兆远以福州人居多,而最早来到实兆远开垦的福州人,是跟随林称美牧师(1854-1915)南来的三百多位基督徒。这段先民荜路蓝缕的拓荒史,就保存在实兆远垦场博物馆中。   这所博物馆是霹雳州唯一一座由基督徒创办的民间博物馆,其创立源自廖克民牧师于1998年对推动当地历史工作的思考。翌年,廖牧师开始向教友提倡重视历史的概念,希望藉此让整个实兆远社区居民都懂得饮水思源及纪念先贤的垦荒精神与贡献,特别是先贤将福音种子撒在实兆远这土地上的历史。于是,教会自此开始每年推动历史文物展。   梦见博物馆   2002年,廖牧师开始梦想将建于1935年的 “牧师楼” 打造成博物馆,这个梦想终于在2003年9月7日甘文阁宣教堂庆祝开垦100年之际实现,由时任会督的朱新进主持奉献礼。   “牧师楼”前身是宣教士、牧师的住所,早期乃是在地民事、社交、医药、经济、教育,以及行政中心的轴心点。博物馆于2003年创建后,其功能主要是收集、重述及保存福州先贤来到实兆远垦荒的历史。馆内的文物有数百件,大部分是宣道堂多年来所收集的成果,亦有部分是教中会友热心奉献而来,各样深具历史价值。在展品陈列方面,以早期垦场的生活作息,工作写照为蓝本;文字叙述方面,则以开垦、教会及当地社会发展史为重点。   打造新愿景   经过六年的发展,实兆远垦场博物馆渐渐广为人知。配合博物馆的发展计划及实际需要,加上“牧师楼”空间的不敷应用,因此计划增建一栋三层楼的建筑物,以便容纳日益增加的藏品。2009年9月9日,增建新馆工程举行动土仪式, 经过漫长岁月的筹备,终于2017年启动增建工程。这项工程的预算为马币530万元,曾经有不少外界人士甚至会友提出质疑:在这个经济不景气的年代,是否能够顺利筹得建造经费?   为了达到预期筹款目标,廖牧师与筹募团队于2017年北上南下,到基督教各个堂会介绍与宣扬建设新馆的理念,不仅获得良好的回响,甚至获得福州垦殖民后裔的关注,纷纷慷慨解囊。在短短的一年内,筹募团队成功筹获马币400余万元,可见博物馆的扩建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认同。2018年,新馆增建工程竣工,并于9月8日举行落成典礼及献堂礼。   空间规划   实兆远垦场博物馆完成扩建工程后,新馆的空间规划和展示内容与“牧师楼”的展示主题“早期垦殖史”互相链接。新馆的各楼层空间规划:一楼为展示厅,并设有精品和书籍售卖处及咖啡馆;二楼为双九节展示厅及影视厅;三楼为博物馆和教会办公室及档案中心;四楼为观景台,保留作为日后举办各项活动之用。新馆的增建将引领实兆远垦场博物馆迈向一个崭新的里程碑。除了更丰富的社区与教会的历史介绍外,珍贵的文物展示及舒适的展览空间,也将为参观者带来各种层面的感觉、不一样的体验。   博物馆的展示主题有三:一、垦场生活及作息篇;二、垦场社区与发展篇;三、教会历史篇。 jianjie垦场生活及作息篇 从新馆接待厅走向旧馆“牧师楼”,一眼望去就是早期居民生活作息的展示,其中最为特别的是,介绍没有自来水供应的年代所催生的独特行业“送水队”。此外,该展区还展示了当时垦场经济命脉——树胶业及畜牧业所使用的各类器具。在展示方面,则透过文字资料、照片、旧时所用的器具等古物来呈现早期垦场居民的生活景况,并且另设展区介绍曼绒县史及其发展状况,让参观者更了解当地的历史。 垦场社区与发展篇 “牧师楼”二楼保留一间早期卧房的模拟,房内的陈设品皆是博物馆多年收集得来的珍品。展品的摆放和装饰方面,馆方尽量维持原有的旧貌,让参观者能够细细回味着曾经的旧时光。此外,二楼还展出与垦场息息相关的华团及学校之简介。教会牧师与华社领袖在当时亦是社团及学校的创办人或核心人物,因此教会与垦场社区的关系实是环环相扣,密不可分。除了静态的展示外,该区还设有小放映室,让参观者可透过动态影像更进一步了解当地的历史。 教会历史篇 从新馆接待厅通往“教会历史”展示厅门口右边的“福音走廊”,乃是本堂姐妹设计的创世纪描绘图,讲述着上帝创造天地,百物丛生的过程。该区还设置了一口具有象征意义的模拟“井”,据说早期垦殖民来到实兆远甘文阁,偌大地区唯有在教会所凿出来的井水,味道甘甜且取之不尽。   “教会历史”展示厅以基督教历史为主轴,分为四大部分:一、实兆远教会史,介绍最早期天主教会传入曼绒县到后来发展成卫理公会的百年历史;二、卫理公会史,从马礼逊宣教士到马六甲展开宣教工作至今;三、基督宣教事工史,卫理公会多年来的宣教进展与实况;四、马来西亚基督教会史,呈现各基督教派的简介,让参观者得以进一步了解我国的教会历史。   新馆二楼则以“双九节展示厅”为主题,主要是介绍双九节起源、百周年庆典和教会与社区的连结。此展区的设立初衷,希望能够藉此提升实兆远社区居民的共识,凝聚同乡彼此间的情谊,与此同时纪念先贤之开垦精神。
课程简介 课程 教会不仅应注重内部事工,更须差遣信徒进入世界,落实大诫命和大使命。因 此, “文善课程”乃尝试整理基督信仰群体如何活出全方位的生命,一方面在 关注领受属天祝福的生命,另一方面也关心在社区中体现光和盐的生命;课程 主旨乃培育学员有属灵生命,亦有门徒生命,能够将信仰实践在社区中,让行善成为基督徒的生活文化。 课程分成 6个单元 kechen1. 道在人间 此部分课程以圣经教导为主,主要引用一些书卷启迪教会看见进入社区的重要性,并驱动信徒在社区中为主预备好土。最初阶段选用的书卷是阿摩司书和路加书,接着会采用雅各书——从阿摩司书中窥探基督徒应如何操练和实践公义的生命;从路加福音书中讨论路加独特眼光看待慈惠关怀的课题。 2. 预备好土 此部分主要教导人文关怀和慈惠关怀的理念和策略,并会介绍从事不同社区关怀的单位。这部分的课程乃以理论和实践平衡进行,并探讨社区领导的个案研究,透过有关个案作为典范转移驱使教会进入社区,为主预备好土。 3. 社区领导 此部分主旨传递建立华人教会与华社关系的使命。所以,此部分的课程中将认识实兆远卫理教会垦殖史,并且认识大马教会学校历史和进行现代反省。同样的,将以个案研究探讨进入华团、华校和公共领域的理念和策略。 4. 文化宣教 此部分主要培育信徒看重人文和多媒体的宣教策略,并建构一个“文宣团队”进入不同乡镇或有需要的地区与当地成为伙伴性推展布道事业。 5. 引爆生命 此部分乃强调生命影响生命所产生的属灵爆炸力,而课程中将介绍有关生命品牌。简言之,品牌代表人们对这些产品、服务的品质有信心。同样的,今日教会应树立一个属灵的品牌,并随时随地佩戴有关的优质生命品牌活在人群中。 6. 信仰传承 此部分乃灌输基督徒家庭信仰传承和代代相传的观念。今日教会一个现实的问题,我们颇为注重社区关怀和布道行动,可是,我们却发现愈来愈多基督徒家庭后代迷失,以致教会在质量方面无法取得平衡。故此,这部分课程将专注建立家庭属灵生命和领导,培育父母关注代代相传等。
概念介绍 什么是文化行善? 异象 文化行善传播中心的异象是更新文化,要将行善打造成为生活文化,使恶劣文化演变为优良文化。这异象主要是源自圣经教导,以耶稣如何看“行善”而定位,呼吁现今基督徒以顺服的心回应耶稣的教导。 使命 透过“文化行善”的实际蓝图,齐心朝向一个“全方位文化传承”,以及“全方位赢得人”的宣教理念迈进。 目标 文善的目标是让行善成为我们的生活文化,并让教会与社区产生连接互动。 wenshan“文善”~追本溯源 文化行善传播中心(简称文善)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98年。当时,甘文阁卫理公会宣道堂主理廖克民牧师在整理先贤在开垦实兆远这片土地的历史时发现,从垦荒伊始,牧师及基督徒领袖就在这片土地上扮演社区领导的角色。尤其是甘文阁宣道堂的牧师,更是政府与垦民的中介,牧师的住处也成为垦民处理宗教、人事与官方行政的事务中心。甘文阁的俗称“牧师楼”因此而来。 1999年,廖牧师开始积极推动历史事工,主办历史文物展览会,发出“重寻牧师楼精神,重拾社区领导使命”的口号,并于当年9月9日庆祝实兆远开垦纪念日时,正式透过报章宣布将实兆远福州垦场开垦日定为“双九节”。自此,双九节成为曼绒各教会、华团及社区重要的节庆。 2001年3月,他应诗巫福州垦场百周年纪念筹委会之邀,首次踏上“新福州”的“文化之旅”,过程中了解到诗巫卫理公会在文化使命工作上的付出,也目睹当地华团在文化工作上的努力。廖牧师深受感动,也对实兆远的文化使命有更深层的负担,回程后就在宣道堂的《思源会讯》发表了一篇回应文章:《文化沙漠~是危机,抑或转机?》。这篇文章犹如一份文化使命的计划蓝图,开启落实文化事业的脚步。 2002年5月,肩负文化使命的廖牧师创办了《曼绒华人基督徒文化协会》(简称华协),希望借此激发基督徒对人文的关怀,并走入文化宣教的领域,期待将基督教的价值观融入社区。同年10月,华协就出版了第一期的《思源报》,打响更新本土文化使命的第一枪。多年来,华协始终在这方面坚守立场,透过《思源报》及出版本地著作书籍,为这片土地带来一丝人文气息。 1999-2002,历史文物展览会连续主办4年后,廖牧师深感有必要为这些文物寻找一个固定的“家”,因此设立博物馆的念头油然而生。2003年,经甘文阁宣道堂执事会同意后,决定将建于1935年的牧师楼改成博物馆。这座历史性的建筑物意义非凡,它是历任甘文阁宣道堂牧师的住处,也是垦场的宗教、人事与官方行政的事务中心,处理垦民的大小事务,因此,将这富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改成博物馆有其特殊含义。同年9月7日,在庆祝实兆远福州垦场百周年庆典之际,《实兆远垦场博物馆》正式由时任马来西亚卫理公会会督朱新进牧师主持奉献礼。垦场博物馆的成立也标志着饮水思源与重寻牧师楼精神的意义。在重塑人文的举动上,博物馆不单是地标,借由博物馆推动的文化之旅更为这片人文沙漠带来更新与突破,使更多人认识实兆远的历史。 2004年7月,本着“教会就是神学院,信徒就是神学生”的异象,廖克民牧师联合曼绒教区的牧者团队设立了《思源神学中心》(简称思神),期待透过系统的培训,为教会培育有生命力的服事者。同年10月,他出版了《旷野的呐喊》,尝试透过本书向信徒发出注重人文关怀和灵命关怀的呼声。 随着时间的进展,廖牧师在研究西马宣教历史后发现,早期卫理公会的宣教策略皆是以慈善关怀作为福音起点,可见慈惠关怀是让人认识信仰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他在教会十年计划中喊出“人人需要爱”的口号,并于2007年7月21-22日主办了“第一届社会关怀讲习会”。这场讲习会加深了曼绒教区信徒对社会关怀的负担和使命,于是廖牧师就开始构思设立《曼绒新希望关怀机构》,盼望透过一个机制性的关怀机构,集合曼绒教区信徒的整体力量,走入社区,体现关爱生命,向四周围弱势家庭及需要人士伸出援手,不分种族与宗教的给予援助,使他们有更美好的明天。终于,几经奔波后,《曼绒新希望关怀机构》在2008年1月下旬得到社团注册局批准,并于2008年6月23日正式投入服务。 2010年,经过多年在人文荒地开拓后,廖牧师的文化使命蓝图越见清晰,他开始思考如何落实全方位文化传承使命,将人文关怀、慈慧关怀、灵命关怀整合起来,以全方位的去赢得人。于是在2012年出版了《预备好土》一书,将他个人多年来对这三个领域的关怀做一个结合,透过 “个人自省”带出他的使命关怀,并呼吁信徒重视文化宣教,走出教会,进入人群。本书可说是“文善”理念的雏形,为之后的发展奠基。 2014年,为了落实全方位文化传承使命,廖牧师开始思考如何整合他所设立的机构及联系其他宗派教会的力量,扩大彼此之间的联系,以期将文化宣教理念扩散到全国,让基督教价值观融入社区,全方位为主赢得人。为此,2016年他又推出了《旷野的呐喊2》,本书加强了 “预备好土” 的概念,尤其在人文、慈惠及灵命关怀层面,灌输如何为主不放弃的松土、浇灌和耕耘的精神。 2017年,随着 “文化行善” 的理念越来越清晰,思源神学中心也发出来年在神学课程中教导 “文化行善课程”的邀约,于是廖牧师开始编辑文善课程,不单希望可以带给思神学生启发,也期待将来能够透过相关课程,传递全方位文化传承的理念,改变社区人文气息,甚至将人引进教会。 2018年,眼看时机成熟,廖牧师就着手筹备成立《文化行善传播中心》,并将曼绒华人基督徒文化协会、实兆远垦场博物馆、思源神学中心及曼绒新希望关怀机构纳入旗下,以便建立联系性的沟通连接关系,好真正发挥全方位文化传承及全方位赢得人的路向。2019年6月,文善成功获得社团注册局的批准,更新文化之路自此展开。 2023-2025年 理事名单 主席暨执行长:廖克民牧师 执行秘书:江香花 文书:陈燕欣 财政:林碧瑛 文化更新部:彭宏国 文化传媒部:黄路加 文化宣教部:陈碧英 文化创意部:刘凤艺 文化事业部:瞿述连 委员:董仕凯、王伟彬

教会音响系统健康检查(System Health Check)与现场培训是由曼绒教区音乐与崇拜主办暨清福堂音乐与崇拜协办。由来自卫理公会关丹堂的Steven Ng弟兄为主要的负责人,他在教会不间断的服事已有三十多年的经验,熟悉电脑、网络、音响、多媒体、IOT、电子维修及智能和自动化方面的咨询服务等等。

这次的培训主要是关注着教会音响系统健康检查,比如:音响系统跟健康状况、记录该维修或纠正的部分、尝试解决教会音响的问题、教导如何维修、如何处理系统防护及减少故障等等。

培训解说内容有教导常用的基本技巧、Do & Don’ts、讲解如何收音(Miking)、教导Analog混音器的用法、处理回授(feedback)的方法、 教导效果器运用 (EQ,Compressor,Reverb)等等。

各堂会的参加者们的回应都感到非常的感恩,Steven Ng弟兄热心毫无保留的分享。听了音响解说后,音响负责人都对音响有了深入的了解。经他的协助检查教会的音响系统并作出建议和讨论之后,对于久而不得解的问题多都得到解决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