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章

孤单不再孤独

文:彭宏国(文善通讯主编)

在社交网络越来越普及的年代,不晓得你是否曾经感叹,从小到大身边出现许多朋友,无论是读书时期或是在职场,都结交了好多不同类型的朋友群,甚至社交网站也有成百上千的网友及追随者,表面上看来似乎人缘很好,但是最终却发现真正交心的朋友没有多少位?每当面对问题需要找人倾诉时,往往找不到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虽然科技可以提供不同的娱乐享受,甚至可以用酒精及毒品来麻醉自己,希望寻获慰藉,然而,内心的空洞却无法填满,清醒之后,又要重新面对孤单的心灵。

台湾著名的音乐创作人陈晓娟曾经写过一首广为流行的歌曲《叶子》,配合已故歌手阿桑的出色演绎,整首歌顿时在歌坛上流行开来。这首歌所呈现的是一种孤独感,从而感动了无数的孤单者,因为歌曲完全反应了现实生活中的实况,尤其是那句“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更是一针见血地描绘了人心的寂寞。

然而,孤单就等于孤独吗?根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解释,孤单是形容单独一人,没有依靠;孤独则是指生活寂寞。换言之,孤单是指个体性,而孤独则是指心灵。可见这两个相似的名词附有不同的含义。

比方说,一个人安静地阅读或者独自一个人逛街,都可以被称之为孤单,然而,这不代表他是孤独的,可能在阅读的过程中,他完全被书本内容牵引,心灵也陶醉在书本中,此刻的他并不孤独;同样,一个人在漫步街头,表面上他是孤独的,但是他的心思却被周围的事物牵引目光,他感受到周围的人事物都在陪伴他,这也不是一种孤独。相反地,一群人在夜店狂欢,又或者周围有许多人陪伴也并不代表他内心是满足的,可能在外表的掩饰下,他表面上感受到人潮陪伴,但是内心世界却是寂寞空洞。这样的人虽然身处人群中,却依旧是孤独的,而这也恰恰反映了《叶子》歌词中所欲表达的孤独感。

可见,一个人是否孤单可以轻易从外在的处境分辨,但他是否孤独却很难下定论,除非能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否则很难分辨。从这个角度延伸,我们就能够理解为何那些表面上看来风光的名人也会自寻短见,这都是因为内心世界出了状况。因此,不难理解,真正带来麻烦的是心灵上的孤独而不是表面的孤单,而我们需要处理的重点也不是“孤单”,而是“孤独”。

然而,在这么庞大的“孤独市场”中,我们如何知道谁是真正的孤独者呢?这是不容易解答的问题,除非我们能够走进他人的内心世界,否则无法辨识对方的内心实况。而且,我们的能力有限,不可能走入所有人的内心世界,更不可能关注所有人,因此,本文只能将焦点锁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人身上。

要如何减低周边人的孤独感呢?笔者尝试提出两个建议:

一、    善用科技

随着社交软件的普及化,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许多。在过去数年,笔者就是透过社交媒体找回不少中小学时期的朋友,透过群聊,大家再次重新认识对方,重新找回年少时的情谊。当然,有些不法份子会使用科技行骗,也有不少人沉迷在网际网络或电玩不能自拔。然而,这都不能否定科技带来的便利,只要我们善用它,它就能够帮助我们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当下面对新冠疫情而无法与亲人见面时,科技更是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我们可以透过视频看看家里的长辈,陪他们聊聊天,这何尝不是减轻孤独感的模式?虽然科技也有局限,尤其在对方需要人安慰或陪伴时,我们无法即时出现在对方身边给予及时的援助,这是一种遗憾。然而,科技至少成为彼此联系的工具,透过彼此之间的问候交流,给予对方一些安慰与鼓励。笔者相信,只要我们善用科技,就能够减少一些孤独感的问题。

 

二、    善用微笑

千万不要小觑微笑带来的感染力,当一个人在孤独中,他缺少的就是旁人给予的关注,而一个简单的微笑往往能够软化对方,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微笑的功课,哪怕对方只是点头之交,一个关注的眼神,一个简单的点头微笑就能够传递正面的消息,从而建立关系。当然,微笑点头并不能解决问题,但是却不能忽视微笑带来的感染力,因为这是改善人与人之间关系最强大的武器。根据口袋微笑(Pocket Smile)手机程序的研发者埃尔钦(Javier Elkin)和奈切夫(Dr Parashkev Nachev)表示,笑容可以使人开心起来,无论这个笑容是来自自己,或者是他人,甚至是手机荧幕,都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心情。(https://www.epochtimes.com/gb/17/1/17/n8712182.htm)笔者以为,既然微笑可以改变自己的情绪,也能够产生感染力,咱们何乐而不为之?

总归一句话:“人啊!可以孤单,但是不可以孤独。”未来的岁月里,祝愿大家都成为科技及微笑达人,让周遭的人都倍感温馨,不再与孤独为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