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章

重新认识“距离”

文:吴慧芬博士 (特邀稿件)

狄更斯的《双城记》有句经典的开场白: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睿智的年日,这是愚昧的年日。

这是相信的时候,这是怀疑的时候;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

这是充满希望的春天,这是令人绝望的冬天;我们无所不有,我们一无所有……。”(自译)

 

疫情当中,有些商店为了避免顾客随意闯进去,在入口处用桌椅或障碍物围起来。一般上,商店入口处也必须先报到、扫描体温和使用消毒液才能够进去。我们感受对人民很刻意地“保持距离”。在这个时候,“距离”的确是最安全的措施。没有人需要为生命冒险,没有人需要把健康当赌注。是为着安全缘故,我们保持一种看来不礼貌的距离。

 

病毒侵袭之下,我们必须重新定义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礼貌”,从握手和拥抱变成招手和点头。

“帮助”,从近距离伸手扶持变成远距离问候关怀。

“关系”,从面对面变成在线上建立起来。

 

在行动管制的期间,只有一家人在一起才算合乎“伦理”和“道德”的。

也是在这个时候,网上看到共聚天伦是真的“幸福”和“安全”的。

因为当全世界正在努力控制疫情的关键时刻,约时间与朋友一起吃饭、喝茶同欢、逛街谈天(就如平常一样而已)、……似乎都违背良心、违背法令或遭人非议。

 

疫情之下,我们何尝不与狄更斯共鸣:

这是亲密的时期,这是隔离的时期;这是最近的距离,这是最远的距离。

这是平常的日子,这是非常的日子;这是万物安静的时刻,这是内心烦乱的时刻。

这是做最好打算的时候,这是作最坏打算的时候;我们深信不疑,我们疑惑重重……。

 

本文转载自作者近著——吴慧芬:《疫中书笺:疫情下的足迹》(吉隆坡:永恒智慧书局,2020),页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