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章

已婚>单身?

文:郑天恩牧师

引言

自从笔者开始步入成年,身边话题离不开谈婚论嫁。无论是主流的华人社会,亦或者信仰圈子内,总采纳一种结婚大于单身的论调。笔者听了不少类似的说法,比如“一个人要结婚人生才会完整、成年人就是要成家立业”,然后为单身者贴上 “单身狗、老姑婆” 带有贬义的标签等。如今社会经过屡次女性解放运动的洗礼,女性的独立思考、社会地位、经济能力提升,男女关系互动随之产生变化,社会中也越来越多人选择单身。

结婚,未必是一件好事

笔者是一个比较向往家庭生活的人,但不认为结婚一定是一件好事。因为,事实上,不少的人在结了婚之后,面对经济、婚外情、家暴、单亲的问题,确确实实承受了极深的伤害,而且这样的伤害甚至影响了之后的日常生活。严格来说,家庭生活比个人生活,特别是有了孩子的家庭生活,双方所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神是相对更多的。这也意味着,双方需要某层度的自我管理、工作效率、与人共处、彼此沟通之能力,而这些有时候是与品格没有直接关系的。当然,一段真正相互扶持、彼此付出的婚姻,包含不少幸福快乐的时光在其中。

“婚姻至上”的迷思

说话源头,“婚姻至上”主要与华人传统文化有关。所谓“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孟子·离娄上》,意思是不孝顺的事情有三件,其中一件是没有结婚生子。再加上,华人民间信仰相信,子孙在前辈死后必须要烧钱、食物供养他们,否则他们就会因此而“饿死”。所以,人们必须结婚生子、传宗接代,若不然就会被视为大逆不道。圣经告诉我们:“当复活的时候,人也不娶也不嫁,乃像天上的使者一样”(太22:30)。就这话来看,婚姻关系应该并不是永恒的,人终究回到某一种单身的状态,享受与神、众圣徒同在的福乐时光。况且,当耶稣和保罗在世时,虽是选择了单身的生活,依然过上荣神益人的生命。没有婚姻,人生也可以是独立、完整与丰盛的,这与“当两个人步入婚姻,生命才变得完整”之论述或说法显然有出路。

从边缘视角掌握整体真相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的理解绝对就是源自圣经,却没有意识到诠释者本身也身受其文化处境所影响。谈及婚姻与家庭观,曾经有一位前辈给予笔者提醒: “教会应该多从单身、离婚者的角度思考婚姻”,与其轻易地将自己和他人窄化为“品格缺陷”、“软弱”、“罪”等,我们更要静听和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故事、背景、经历、灵性,再从中找到在神的爱和恩典中的自己。愿这篇简短的文章能达到抛转引玉之用,在此祝福所有单身、已婚者都享受主恩的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