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谈谈神学(思源报#203)
文:彭宏国
曼绒的教会非常蒙福,这里拥有一间备受马来西亚神学院(STM)认可的“思源神学中心”,让本地信徒能够在不出远门的情况下接受正规的神学教育。只可惜,思源神学中心运作了17年,愿意踏入门槛的信徒依然不多。有些信徒认为自己的“水准”不够,所以不敢接受挑战;有些则误解了神学教育的目的,认为神学教育是为了立志成为全职传道人而备的课程,不适合没有打算走牧养路线的信徒。
其实,神学是透过神所默示的圣经及宇宙万物去认识伟大的神,借着研读与研究,培育灵性与道德操守,好让自己与神的性情越来越相似。因此,神学课程传递的不只是信仰知识,更是塑造灵性成长与道德操守的过程。在这过程中,若只是学到一大堆的神学名词、神学家理论或圣经知识,却没有学习到谦卑自己与神同行及道德操守等属灵功课,神学课程就成了塑造“法利赛人”的平台。
认真研读神学的人都知道,神学不是一门容易的课程,但也不至于高深莫测,焦点在于研读者是否有一颗谦卑受教的心,让研究的过程成为咱们与上帝对话及学习成长的契机。其实,只要心态正确,神学并没有想象中艰难,难就难在咱们被自己预设的“艰难”思维困住,无法突破。
当然,研读神学还是有其“条件”,看书、反思、写文章是基本功,对那些过去没有阅读习惯或者写文章的人而言是有点棘手,然而,只要肯用心学习,总会克服这些困难并交出一些成绩。因此,焦点不是研读者本人是否天资聪慧,而是有没有一颗受教的心。其实,只要功课是自己尽力做出来的,哪怕成绩比不上别人,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更何况,功课作业正是反映了学生对课程的认知与得着,将来肯定受用无穷。
从学术角度而言,神学课程最怕的就是遇到那些心态不正、不学无术,功课随意“抄袭”的人。何谓抄袭?马来西亚神学院“学术规格手册2020”清楚列明,抄袭的定义是“在没有注明引用的情况下抄写或引用他人的著作,或抄写其他同学的功课。”(这定义也是思源神学中心的标准。)
虽然这些学生的功课有可能凭借其高超的抄袭技巧瞒天过海,但是却无法在其高分的成绩中有所领受,这不单对不起自己,也欺瞒不过上帝。更何况,抄袭是严重的道德操守问题,不应发生在神学生身上。虽然有句话说“天下文章一大抄”,但绝非表示咱们能以此为借口,让抄袭成为习惯,毕竟尊重他人著作是基督徒的道义。反之,这里的“抄”应该要意喻为所写的文章乃是奠基在他人的研究上,因此,注明资料来源就是对原创作者的基本尊重。
总归而言,认真研究做功课是神学成长的途径,在这过程中会经历许多挑战,也有可能面对功课挤不出来的窘境,但这都是学习成长的一部分。只要跨过这些关卡,回头一看,一个又一个的课程,一段又一段的旅程,都将是属灵生命成长的蒙福之旅。甚愿每一位信徒都愿意迈出学习的脚步。
思源神学中心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