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另一结局的垦场区
每当提及甘文阁的垦荒史,想必大多数的居民可能都对此有所了解。然而,有一处的垦场区,虽有着相似的经历,但它却走向了另一结局,这个垦场区就是今天我们要提及的闽南垦场区。
闽南垦场区位于双溪万宜园丘(Sungai Wangi Estate)及二条路边界。此垦场区始于1918-1919年间,当时已从宣道堂退休的方鲍参牧师利用客头制度(Kepala Banchi System)向英殖民地政府申请1800英亩的土地作为垦殖地,以安置从福建惠安县南来寻求发展的亲友,而闽南垦场区的发展就此正式开始了。
闽南垦场区的每一户新垦民皆分获3英亩的土地。同时,英殖民地政府也在这里规划了12英亩的土地给教会,各分3英亩作为教堂、学校、医院及坟场。1920年,垦区的发展刚起步不久,垦民们就开始集资筹建教堂,并于1921年建成。该教堂被命名为“双溪万宜宣道堂”(Sungai Wangi Chinese Methodist Church)。同年,闽南区垦民也成立了华民学校,其被设立在教堂内。由此可见,这一建筑物拥有两种用途。
之后的数十年间,因着树胶价值的暴跌、战乱,垦民们的生活陷入困境。为了有效经营,垦民们最终决定将华民学校与宣道堂分开管理,原有的建筑物继续作为华民学校,教堂则是另外兴建以供信徒敬拜。1939年,一座由钢骨水泥建造而成的教堂竣工,但因着战乱,这座教堂在陈弼人牧师的呼吁下,最终于1948年4月9日举行奉献典礼。
然而,好景不常,这座教堂刚使用几年就被迫遗弃。这是因为由火烧三条路的事件而造成布里克斯计划(Briggs Plan)被英政府加强实行。而英政府也在1951年宣布将闽南垦场区列为禁区,强迫居民离开。因着居民的迁移,闽南垦场区自此走向灭亡。
若是想要目睹这一遗迹,大家可从二条路及三条路中间的西海岸大道(WCE Highway)天桥底下大约50米处的芭路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