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章

再思新冠疫情

精选

再思新冠疫情

文:彭宏国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许多人的计划,包括原定三月份出版的文善通讯创刊号也因为政府颁布的行动管制令而无缘以实体刊物方式呈现给大众,最终只能以电子版模式推出。不单如此,在这段期间,文善属下的四大机构也同样深受影响,纷纷做出一些策略改变,以迎合行管令带来的冲击。如:华协属下的思源报改用电子版报导消息;垦场博物馆暂时关闭;思源神学中心改用线上教学模式;曼绒新希望关怀机构则比以往更多地分发援助品给弱势群体及社区人士。

 

此外,新冠疫情也改变了自然界的面貌,过去被人类追求科技与文明而搞到乌烟瘴气的大自然得以喘一口气,世界各地的污染情况也得以舒缓。根据27/4/2020中国报的报导,欧洲哥白尼大气监测机构(Copernicus ECMWF)日前宣布,北极上空臭氧层有史以来最大的洞已经关闭,这对人类及地球生物的生存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少了人类的摧毁,河流开始清澈,难得冒头的鱼儿开始浮现水面,甚至动物也可以在马路上休息。这些都是过去无法想象的美景,然而,现在大自然因为疫情限制了人类的活动而逐渐修复,再次显得朝气活泼。

 

同时,因着新冠疫情带来的冲击,为了避免病毒透过飞沫或人体接触传播,迫使我们改变生活习惯及社交礼仪,过去见面握手问安的习惯因着避免疫情的传播而改成拱手或者点头为礼;教课方式也从课堂实体授课改成线上教学;喜欢和朋友聚在一起喝茶聊天的人,不得不乖乖坐在家里陪伴家人;过去厨艺不精的普罗大众,由于呆在家中无所事事而开始研究食谱,从脸书的贴文不难看出,这期间许多人练就一手好厨艺。可见,疫情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形态,并逐渐形成一种新常态,影响未来的人际交流、教育模式及社交礼仪等等。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几年内,大型的聚会将比以往减少,反而家庭式的小型聚集会逐渐浮出台面成为主流;电子交易也会加速取代实体金钱交易,小型商家将加快倒闭的脚步,除非跟上时代的步伐做出贸易改变;科技将会取代会面,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也会越来越少,彼此之间的距离感也会越来越远。

 

换个角度,疫情不单考验了人类的应变能力,还包括了人性。自从我国政府颁布了行动管制令后,许多原本就已经是贫困的家庭顿时雪上加霜,那些靠日薪养家糊口的家庭也顿时失去了经济来源。在这个艰难时刻,我们看见许多热心人士及慈善团体纷纷站出来给予援助,分发物资给需要的弱势群体,包括笔者服务的曼绒新希望关怀机构,在行动管制令颁布至今(18/3-28/4)就发动了五回的援助行动,派发了超过一千份的援助品,援助的范围也从曼绒延伸至端洛区,援助品更是从口罩、干粮,发展到鱼类及蔬菜,这些援助行动都展现了人性的良善面。但是,我们也不时从新闻报导中得知,有不良分子借机发灾难财,趁着口罩难寻的机会,假意在网络售卖口罩,甚至调高口罩的价格,最终在受害者付费后消失无踪;在慈善团体派发援助物品时,也发现有一些贪小便宜者伸手要援助品,这些也都展现了人性的阴暗面。

 

无论如何,随着时间的进展,疫苗的研发、人群的免疫,新冠疫情总有过去的一天,只是我们要思考这次疫情带给我们的教训。根据圣经记载,上帝在创造时赋予人类的始祖一个身份~大地的管理者!意即要求人类成为一个管理员好好管理上帝所创造的这片土地,然而,现今的我们有没有好好的扮演这个角色?值得思考!笔者期待,疫情过后,我们可以和大自然好好相处,扮演管理者应该扮演的角色,而不是一再摧毁大自然,一再让地球流泪。此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需要修复,我们必须杜绝阴暗面,反而需要不断活出良善,推广良善,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冷漠,这才符合上帝赋予我们的身份与使命,也是“文善”的精神所在。